生態環境部 編輯於 2018-09-03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當天上午,生態環境部召開全係統視頻會議,李幹傑部長對全國生態環保係統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作出安排,提出要求。
當天下午,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的主題就是向媒體介紹生態環境領域 “放管服”改革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
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出席發布會。來自境內外30餘家媒體的記者來到發布會現場。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首先通報近期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一、以案為鑒 開展政治生態專項治理
2017年11月,經中央紀委批準,中央紀委駐環境保護部紀檢組嚴肅查處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中國工程院原院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原技術總師孟偉嚴重違紀問題。為充分發揮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生態環境部黨組和駐部紀檢監察組決定在全國生態環境係統組織開展“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工作。
二、完成第二次汙染普查清查定庫工作
通過拉網式排查,最終確定全國納入普查的調查對象數量累計333.25萬家。其中工業源266.6萬家、規模畜禽養殖場38.2萬家、生活源鍋爐8.7萬台、入河(海)排汙口11.4萬個、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8.3萬個。
三、對汾渭平原11城市開展強化督查
8月20日,生態環境部打贏藍天保衛戰強化督查進入第六輪次,按照總體安排,從第六輪次起,汾渭平原11城市(包括山西省呂梁、晉中、臨汾、運城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陝西省西安、鹹陽、寶雞、銅川、渭南市以及楊淩示範區)的146個縣(市、區)納入範圍,全麵開展督查。
四、開展“綠盾2018”專項行動巡查工作
今年8月下旬起,生態環境部部聯合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和中國科學院對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綠盾2018”專項行動開展情況進行巡查。本次聯合巡查為期一個月,共分12個組。目前,已有11個巡查組進駐地方開展巡查工作。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
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介紹了環評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進展和成效。他用六個“最”來概括環評“放管服”取得的進展:
一是最大幅度簡政放權。環評涉及的5項行政許可,目前已經依法取消了3項。2018年,上半年,全國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91686個,其中,生態環境部隻審批了22個。
二是最大限度減少環評審批。2018年上半年,全國備案項目環評412864個,占全國項目環評總數的八成。也就是說,現在項目環評的80%無需審批。
三是最大程度壓縮審批時間。登記表備案過去需10天,現在隻需10分鍾。
四是最嚴格措施保證環評質量。目前,已經連續開展五批次技術校核,涉及31個省(市、區)的482家次環評機構的1048個建設項目的環評文件,發現了一批質量不高的環評文件,將依法處罰處理。
五是最大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建立全國環評審批聯網信息係統,實現環評文件網上報送,“不見麵”審批。
六是最大力度激發了市場活力。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辦事更便利,行政審批工作量大大減少了,市場主體經濟負擔減輕,項目“落地”速度也較以前加快許多。
生態環境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
發布會上,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就生態環境部剛剛下發的《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作簡要說明。
他表示,《指導意見》立足於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關係,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引領、分類施策和落地見效的原則。通過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一係列改革的落實,力爭實現兩個方麵的目標:
一是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和能力的現代化,生態環境管理效能大幅度的提升。
二是拉動有效投資,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發展環保產業,切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傳真:0318-2987119
郵箱:aaa0318@126.com
固話:0318-7705775/7705875
手機:13623388759/15003188759
網址://www.hshengmei.com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新華西路21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