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水處理?
衡美水處理為您介紹一項汙水處理知識——汙水提升泵站文明施工方案。
七、防水(抗滲)混凝土工程
1、工程特點及重點
(1)池的主要建築功能是汙水儲水池。
(2)主要設計要求,C30S6級抗滲鋼筋混凝土,是水池施工的質量控製重點。
(3)整體現澆鋼筋混凝土,池壁設一道施工縫,施工縫采用橡膠止水帶或鋼板止水帶做防水措施,水池分二次澆築完成。
(4)不同一般水池,結構複雜,且池內設提升泵基礎。
(5)模板製作和安裝要求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
(6)池壁上有剛性防水套管預埋,而且池壁隻300 mm厚,是該工程抗滲不漏的施工難點,處理不好,及易出現漏水現象。
2、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的程序控製
3、前期工作
(1)熟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2002‟和汙水池及提升泵站詳圖。
(2)編製施工技術交底並向施工班組進行交底。
A、池底板及止水帶高度1/2的澆築
水池分為二次澆築。第一次是池底和止水板高度1/2,第二次是止水板高度1/2到池壁頂。
澆築方向,從水池的一端平行向另一端對稱進行澆築。
用高頻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密實。
B、柱子澆築
柱的規格尺寸分為350×350mm,高度為4.5m,采用一次澆築。 柱與梁的施工縫設臵梁底標高。 用高頻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密實。
C、梁、板混凝土澆築。
梁的尺寸是250×800mm,應先澆梁混凝土到板底標高時,梁和挑板一起澆築。 澆築方向應沿梁高度成階梯形,隨階梯形的不斷延長,則可連續向前推進,傾倒混凝土的方向與澆築方向相反。
澆築梁混凝土時,下料與振搗應密切配合進行。振搗工作應隨著下料向前振搗。
當澆築柱梁及主次梁交叉處的混凝土時,鋼筋較密集,為防止下料困難,該部分可以用同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澆築,振搗棒可改用片式並鋪以人工搗固。
澆築頂板時,要嚴格控製頂板的厚度,並隨澆築隨搗製(用平板振動器)隨搓平。
D、混凝土二次搓平
混凝土從澆築成型至初凝期間,固體顆粒下沉,水分上升,即在表麵產生泌水,同混凝土發生沉降收縮,為清除早期裂縫,排除表麵過多的泌水,提高混凝土表麵的平整度,強度,需在混凝土初凝後終凝前,進行混凝土表麵二次搓平。
E、混凝土振搗
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方法及操作要點:
振動棒應安放在牢固的腳手板上,不要放在模板支撐或鋼筋上。 使用振動棒,采用垂直振搗和斜向振搗,振搗棒斜向插入,與混凝土表麵成45°夾角。
使用插入振搗棒應自然沉入,做到“快插漫拔” 當振搗棒端頭即將露出混凝土表麵時,應快速拔出振搗棒,拔出時不停轉,以免造成空腔。
每插點應掌握好振搗時間,過短或過長都不利,每個點振搗時間為20S~30S,使用高頻振搗棒時,最短時間不應少於10S,應以混凝土表麵不再沉落和不再出現氣泡和表麵不再呈現浮漿為度。
振搗時,不得將軟軸插入到混凝土內部和把軟軸折成硬彎。 振搗棒不得振動鋼筋、模板、鐵件預埋件。
振動插入點應排列均勻,可以采用“行列式”或“交錯式”按順序移動,不應混用,以免造成混亂而發生漏振。每次移動位臵和距離不大於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
混凝土分層澆築時,每層的高度不超過振搗棒長的1.25倍,在振搗上一層的混凝土時,振搗棒插入下一層混凝土內的深度不小於50mm,使上下層混凝土很好的結合,而且澆築上層混凝土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進行。
鋼筋過密處,可以將局部箍筋鬆開和鋼釺搗固配合振搗棒的方法。
F、平板式振動器振搗方法和主要操作要點
平板式振動器在每一位臵上應連續振動25~40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表麵平整並均勻出現水泥漿為度。
移動間距,要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前後搭接30~50 mm,防止漏振。
要保證有效作用深度,且振搗時,不應使上層鋼筋位移。
G、混凝土養護
在混凝土澆築完成後,12h以內,或當混凝土表麵收水即開始加以覆蓋和澆水。 抗滲混凝土自然養護不少於14d。
在最初三d內,應隔2h~3h澆水一次,以後每日澆水3~4次。
在養護過程中,應同時做好與水池混凝土同條件的試塊養護工作。
在已澆築的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N/ mm2 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
(3)質量要求
混凝土澆築前,必須做好材料、機具、人力等各項準備工作。 混凝土澆築前,要檢查原材料及配比試驗報告。
混凝土澆築時,前後台人力組織一定要配合好,要連續澆築,中間休息不能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
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取樣、製作和養護、試驗要符合規定。
電工、鋼筋工、木工要派專人跟隨著混凝土澆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混凝土振搗密實,不得有蜂窩、孔洞、露筋、夾渣等缺陷。
注意天氣變化,如遇到下雨天氣時,砂的含水率要測定及時調整用水量,已澆築完畢的混凝土麵要用塑料薄膜覆蓋,正在澆築的部位,搭設防雨棚。
做好混凝土澆築記錄,並隨機抽查混凝土配合比情況。
允許偏差
4、混凝土質量通病及預防技術措施
混凝土工程的質量缺陷有如下幾方麵,應引起足夠重視,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1)表麵缺陷:
A、麻麵
由於模板濕潤不夠,搗固時漏漿或振搗不足,氣泡未排出,沒有很好養護等原因,而使混凝土表麵呈無數較小凹點,形成麻麵。
B、露筋
澆築時墊塊位移,鋼筋緊貼模板,以致保護厚度不夠,而造成露筋,其二也是因保護層的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或模板濕潤不夠,吸水過多,也會造成露筋。
C、蜂窩
材料配合比不準確,石多漿少或攪拌不均勻,造成砂漿與石子分離,或由於澆築方法不當,搗固不足以及模板嚴重漏漿等原因,而使混凝土結構中形成蜂狀的窟窿,骨料中存在空隙。
D、孔洞
混凝土搗空,砂漿嚴重分離,石子成堆,砂子和水泥分離而使混凝土結構內部形成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其二,混凝土受凍,泥塊及雜物摻入,都會形成孔洞事故
E、縫隙及夾層
主要是混凝土內部處理不當的施工縫、溫度縫和收縮縫,以及混凝土內有外來雜物而造成的夾層。
F、缺棱掉角
是指梁、柱、池壁和孔洞處直角邊上的混凝土局部殘損掉落,產生的原因: 混凝土澆築前模板未充分濕潤,造成棱角處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水分不充分,強度降低,拆模時棱角損壞。
(2)防止措施:
A、對模板、鋼筋工程的工序進行嚴格檢查,減少出現缺陷的可能。
B、嚴格控製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按照施工配合比配臵混凝土,控製好集料的級配。
C、嚴格按規範進行混凝土的攪拌、運輸和振搗,保證澆築、振搗的質量。
D、做好成品和半成品的保護,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過程的損傷。
(3)混凝土裂縫
混凝土裂縫的形式:
A、幹燥收縮裂縫
幹燥收縮裂縫為表麵性的,寬度多在0.05~0.2 mm之間,其走向沒有規律性。一般在混凝土經過一段時間的露天養護後,在表麵或側麵出現並隨溫度和濕度變化而逐漸發展。
幹燥收縮裂縫產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成型後養護不當,表麵水分蒸發過快,造成混凝土內外的不均勻收縮,引起混凝土的表麵開裂,或者由於混凝土體積收縮受到地基或墊層的約束而出現幹燥收縮裂縫。除此之外,混凝土內外材質不均勻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細砂配製的混凝土,也容易出現這類裂縫。
B、凝縮裂縫
凝縮裂縫經常在初凝期間出現,呈碎小的六角形花紋狀,散布在混凝土的表麵,混凝土表麵過度的抹平壓光,使水泥和細骨料過多地浮在表麵,形成含水量很大的砂層,它的下層混凝土有較大的幹縮性能,水分蒸發後,產生凝縮而出現裂縫。有時在混凝土表麵撒幹水泥壓光,也會產生這種裂縫。
C、塑性收縮裂縫
混凝土在初凝後,當外界氣溫高,風速大、氣候很幹燥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形狀很不規則、長短不一、互不連貫的塑性收縮裂縫。
其原因是:其一是使用了收縮較大的水泥或水泥的用量過多,其二是混凝土的水灰比較大,細骨中含粉砂較多,其三是因為混凝土澆築後未及時覆蓋養護,受風吹日曬,表麵遊離水分蒸發,產生急劇的收縮等原因,而導致這種裂縫的出現。
D、溫度裂縫
溫度裂縫多發生在施工期間,裂縫的寬度受溫度較大,冬季較寬夏天較窄。裂縫無規律、深進和貫穿的溫度裂縫對混凝土有很大的破壞性,這種裂縫的寬度一般在0.5 mm以下。
表麵溫度裂縫是由於混凝土結構,特別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在水泥凝結硬化時釋放出大量的熱,使內部溫度上升,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使表麵出現裂縫,深進和貫穿的溫度裂縫,則是由於結構降溫溫差過大,結構收縮受到外界強有力的約束而產生。
(4)混凝土裂縫的防止措施
A、幹燥收縮裂縫,嚴格控製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按混凝土配合比進行計量配臵,同時加強早期養護和適應延長養生時間,在炎熱季節,要加強表麵的抹壓工作,可在初凝後,終凝前進行二次搓平,以減少混凝土收縮。
B、對於凝縮裂縫,應防止在混凝土表麵撒幹水泥刮抹,如表麵粗糙,可撒較稠的水泥砂漿、再壓光。其表麵的刮抹應限製在最小限度內。
C、塑性收縮裂縫:應選擇級配的石子和適合的砂率,加強工藝管理和養護管理。
D、溫度裂縫:應選擇低熱或中熱水泥配製混凝土,且要控製砂石的含泥量及水灰比等,加強混凝土的振搗,提高密實度和抗拉強度及養護等。
衡美水處理為您帶來全方位的水處理服務,讓您高枕無憂!
衡美水處理是您最好的選擇!
傳真:0318-2987119
郵箱:aaa0318@126.com
固話:0318-7705775/7705875
手機:13623388759/15003188759
網址://www.hshengmei.com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新華西路21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