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田為勇局長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強化督查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
6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外發布了《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開展環境執法強化督查,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具體行動。
通報近期生態環境部幾項重點工作情況:
一、紮實推進黑臭水體專項行動第一批督查
2018年5月上旬起,我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組成督查組對廣東等8省(直轄市)20個城市的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開展了第一批督查。
第一批督查發現,截至2017年12月底,廣東、廣西、海南、上海、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8省(直轄市)20市上報共有黑臭水體525個,均已列入國家清單,地方上報已完成整治458個。經督查組現場檢查判定,其中34個為未消除黑臭,占7.4%。9個城市存在上報已完成整治但仍未消除黑臭的水體,分別為:南寧11個,十堰9個,東莞5個,深圳3個,武漢2個,廣州、蕪湖,嶽陽和隨州各1個。
現場督查發現,一些地方存在尚未向國家上報的黑臭水體,包括:廣州102個、深圳80個、無錫18個、揚州14個、東莞12個、上海11個、蕪湖2個,南京、武漢、隨州各1個,共242個。
現場督查發現,黑臭水體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控源截汙不到位。督查期間發現存在控源截汙不到位方麵的問題共分5大類,190個,涉及92個水體。主要體現在存在非法排汙口、城鎮汙水管網不配套、汙水處理能力不足、截流的汙水未經處理異地排放、雨汙合流等方麵。
第二、底泥汙染未得到有效解決。督查期間發現14個城市41個黑臭水體重汙染底泥未得到有效清除,69個黑臭水體清理出的底泥隨意堆放。
第三、沿河傾倒垃圾問題突出。現場督查發現36個黑臭水體河麵存在大麵積漂浮物,64個黑臭水體河岸存在大量隨意堆放的垃圾。
下一步,我部將印發督辦函,將專項督查期間發現的問題移交地方,要求限期整改並向社會公開,實行“拉條掛賬,逐個銷號”式管理。
5月下旬起,對北京等11省(直轄市)26個城市的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開展了第二批督查。目前,正在對遼寧等11省(區)24個城市的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開展第三批督查。有關情況將及時通報。
二、深入開展“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
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等七部門聯合啟動“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對46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68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長江流域相關自然保護地進行了遙感監測,梳理問題線索。
目前,生態環境部已分3批下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長江流域自然保護地的重點(疑似)問題清單,這些問題主要包括違法建設采石場、工礦用地、能源設施以及核心區緩衝區的旅遊和水電設施等,要求各地及時組織核查處理。
第一、遙感監測發現問題。2017年下半年國家級保護區遙感監測發現4034個疑似問題,其中新增或擴大的疑似重點問題約280處;2016-2017年省級保護區遙感監測發現9425個疑似問題,其中新增或擴大的疑似重點問題約870處;2016-2017年長江沿線各級自然保護地遙感監測發現1713個疑似問題,其中新增或擴大的疑似重點問題約65處。
第二、審計反映、媒體曝光、信訪舉報等重點問題線索,涉及22個省份,46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共61個重點問題線索。
第三、自然保護區基礎工作和能力建設問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6個省區的6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沒有獨立管理機構,有26個省區的11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沒有管理機構;部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在圖上麵積與公布麵積不符的情況;有24個省區的15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未提交自然保護區範圍與功能區劃備案材料;自然保護區勘界立標工作普遍滯後,警示警告設施不足。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建立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查處台賬,聯合相關部門對全國各地自然保護區問題排查整治工作進行巡查,力促“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傳真:0318-2987119
郵箱:aaa0318@126.com
固話:0318-7705775/7705875
手機:13623388759/15003188759
網址://www.hshengmei.com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新華西路2138號